保鲜气调库内气体成分的稳定对于保证储存物品的品质至关重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气体成分可能会失去平衡,以下为你详细分析其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调整方法:
气体成分失衡的原因
密封问题
库体密封不严:气调库的墙体、门窗、管道接口等部位如果密封不好,外界空气就会不断渗入库内,从而破坏库内的气体成分。例如,库门的密封胶条老化、损坏,或者墙体存在裂缝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空气泄漏。
设备密封故障:制冷设备、通风设备等与库体连接的部位如果密封不良,也会使外界空气进入库内,影响气体成分。
气体调节系统故障
气体浓度监测不准确:用于监测库内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传感器如果出现故障或校准不准确,会导致对气体成分的判断失误,进而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气体调节。
气体调节设备运行异常:如制氮机故障无法正常制氮、二氧化碳脱除装置失效等,会导致库内气体成分无法按照设定的要求进行调整。
货物呼吸作用
储存在气调库内的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如果货物的呼吸强度较大,而气体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就可能无法及时补偿氧气的消耗和去除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气体成分失衡。
人员操作失误
在气调库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在进行气体检测、设备操作、货物进出库等环节时出现失误,如忘记关闭库门、错误设置气体调节参数等,也可能引起气体成分的变化。
调整方法
解决密封问题
检查与修复密封部位:定期对气调库的密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密封胶条,修补墙体裂缝等。对于门窗等容易漏气的部位,可以采用密封胶进行二次密封处理,确保库体的密封性良好。
加强设备密封管理:对制冷设备、通风设备等与库体连接的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密封垫圈完好无损,连接紧密。在设备安装和维修后,要进行严格的密封测试,防止空气泄漏。
修复气体调节系统故障
校准气体浓度监测设备:定期对气体浓度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采用标准气体样本来对比检测传感器的读数,如有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维护和修复气体调节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制氮机、二氧化碳脱除装置等气体调节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配备备用设备,在主要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使用,保证气体成分的稳定调节。
应对货物呼吸作用
合理控制储存量:根据气调库的容积和气体调节能力,合理确定货物的储存量,避免货物过于密集导致呼吸强度过大而超出气体调节系统的调节范围。
采用保鲜技术降低呼吸强度:可以通过适当的预冷处理、调节库内温度和湿度等方法,降低货物的呼吸强度。例如,在入库前对水果、蔬菜进行快速预冷,使其生理活动减缓;将库内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也有助于抑制呼吸作用。
避免人员操作失误
加强人员培训:对气调库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气调库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和维护要点。培训内容包括气体检测方法、设备操作流程、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操作的流程和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要求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货物进出库时要确保库门关闭严密、气体检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等。同时,做好操作记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追溯原因。